獸藥殘留一直是食品(食用農產品)抽樣檢驗的重點項目,并經常公布畜禽肉、水產品、雞蛋等獸藥殘留檢測不合格的信息。本文主要介紹獸藥殘留及不合格原因。
根據公開數據,喹諾酮類、氯霉素、硝基呋喃、硝基咪唑等藥物在中國獸藥中的使用比例相對較高。通過對近年來國家市場監(jiān)管總局和省級局官方網站上發(fā)布的不合格信息進行梳理分析,農獸藥不合格項約占不合格信息總數的30%。動物源性食品中獸藥殘留為不合格品種,主要涉及水產品(如貝類、淡水魚蝦、牛蛙等)、出勤肉及副產品(如牛肉、羊肉、豬肉、雞肉等)、雞蛋等),不合格指標主要為喹諾酮、孔雀石綠、硝基呋喃、磺胺及增效劑、氯霉素、氟苯尼科爾等也涉及少量地西泮、金剛烷胺、甲硝唑等。
休藥期
指從動物停止給藥到動物源性食品中藥物殘留濃度低于殘留限量所需的時間,即從動物停止用藥到屠宰和銷售時間之間的間隔。休藥期是根據獸藥在食用組織中的殘留濃度及其消除規(guī)律的實驗數據確定的。休藥期因動物種類、藥物類型、制劑形式、劑量和給藥途徑而異,從幾個小時到幾周甚至更長。這與藥物在動物體內的消除率和殘留限量有關。在藥物懸浮期間,動物組織或產品中存在的具有毒理學意義的殘留可逐漸從動物體內清除,直至達到或低于“殘留限量”。
非法添加
指飼料中使用的動物藥物(制劑、注射劑等)不是按照國家標準生產的,以及非法添加抗菌藥物、禁用獸藥、人用藥物和其他未經農業(yè)部門批準使用的化合物,以追求利益和迅速取得成效。
人類藥物和動物使用
獸藥殘留是“動物源性食品中的獸藥殘留”的縮寫,是指藥物治療后,藥物或其代謝物的原形在動物的細胞、組織或器官中的積累和儲存。長期食用含有獸藥殘留的動物性食品會危害人類健康。然而,人類和動物使用藥物將增加動物產生耐藥性的機會,使控制動物流行病更加困難。如果一個人感染了動物源性疾病,該生物體很快就會對用于治療該疾病的藥物產生耐藥性。因此,《獸藥管理條例》明確禁止使用人類藥物和動物。
超出使用范圍
銷售人員、使用者和其他人不了解有關使用獸藥的規(guī)定,或者對獸藥的使用宣傳不夠,可能導致使用范圍超出范圍,例如只允許在禽畜上使用獸藥。超出使用范圍可能發(fā)生在農村等零星小養(yǎng)殖場所,是農業(yè)部門要嚴厲打擊的問題。